信息详细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信息详细

【创】关于艺术教育的对话-何韵兰 郑勤砚

来源:本站 作者:层楼画室 更新时间:2018/3/4 10:07:06
(标签:何韵兰郑勤砚艺术教育对话,儿童少儿美术教育,儿童身心发展,少儿儿童艺术发展规律,长沙层楼画室,艺术教育功利性)   9月10日,由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“生命树 理想....



(标签:何韵兰郑勤砚艺术教育对话,儿童少儿美术教育,儿童身心发展,少儿儿童艺术发展规律,长沙层楼画室,艺术教育功利性)
  9月10日,由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“生命树 理想国 何韵兰艺术人生“1+4”对话展”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一层阳光大厅开幕。此次展览是对年近80岁的何韵兰从艺65年的全面回顾,共展出作品300余幅。从早期的素描手稿到之后的连环画插图、招贴海报、主题创作,到近期的跨界探索作品,全面展示了何韵兰非凡的艺术才华与成就。由此,郑勤砚老师与何韵兰老师针对艺术教育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谈。


  郑勤砚老师(以下简称郑):何老师,您既是一位画家,同时也为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。您是怎么走上艺术的道路的?能谈谈您小时候画画的经历吗? 

  何韵兰老师(以下简称何):我小时候就是很随意地画,教科书上都画着各种小玩意,老师只是笑笑,也不责备我,让我一直保持了兴趣,而且胆子很大。初二,我的画登上了《连环画报》封底,老主编刘继卣(音同有)给我写信祝贺。15岁时,我从杭州女中毕业,一个人背着铺盖卷去北京,考中央美院附中。身上总共十几块钱,还是给《少年报》画插图挣的稿费。其实,直到去考试,我都没画过一张正规的素描。但那时老师不看这个,我入选了。最后因为成绩好还保送上了中央美院。

  郑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您的艺术之路是自然而然的热爱和一路上的执着一步步走出来的。儿童在艺术创作中,在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各种关系和生动经验中慢慢成长。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对想象力的需求中,视觉形象创作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对现实的关注。少儿艺术教育需要科学的方法引领,但是现实的美术教育有些状况还是令人堪忧的。

  何:现在中国普遍的大环境下,很多人学艺术都有点功利主义。虽然在观念上,大家大体上可以承认美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,也懂得对于孩子的教育应是全面的修养。但是老师们有时候无法适应新式的教学理念,还有老师代笔瞒哄家长,参加比赛作品也由老师代笔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些状况的精神底色大概都是急功近利,加上老师艺术素养的欠缺。

我觉得学艺术首先是因为爱,这本来是很美好的,却被错误的、功利的艺术教育搞得适得其反。或者正如你说的,“忽略了儿童的存在”。在当下,我们正需要很好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机构的支持,以及家长们以端正的对待艺术教育、对待孩子的成长。

  郑:是的。如果一个老师从来没有和孩子玩在一起,实在很难成为一位称职的艺术教师。但是今天,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并没有经过艺术教育的专业培训而在教习艺术,很多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中小学教师后,不了解美术课程设计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。在某种教学考核的情况下,教师精彩的教学计划受到学校肯定,儿童自己的想法变得毫无价值,教师本身的灵感及教学过程取代了儿童的自主思考及学习过程,而成为艺术教师的工具。这样的状况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。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,这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的。美术教学是一门艺术,需要尊重科学的规律。

  何:发生在我身边的就有不少好的和不妥的例子。老师画了一只鸭子,有个孩子画了一只鸭子在天上飞,然后鸭子后面拖了七八个鸭蛋。老师问,你怎么这么画?孩子说,我希望鸭子在天上飞,它飞着飞着蛋不是掉下来了嘛,我希望蛋还没掉地上就变成小鸭子,和大鸭子一起飞。老师肯定了他,觉得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很好。这个孩子得到鼓励,有了冲破“真实”标准的勇气,非常好。

还有一个家长的例子。乘火车出行时,邻座的一位家长跟我讲了自己孩子的故事。孩子从小喜欢涂鸦,画画方面的奖项不断。为了让孩子有所成就,他们特地以每小时数百元的高价请了一位高级教师给孩子开小灶。不料3个月后,老师辞职了,孩子也拒绝再画画了。那位老师告诉他们:“我和孩子的压力太重了,我们的教和学都已经离开了美术需要的兴趣和真诚了。”艺术不是速成的,而是需要一个慢慢熏陶的过程。在随着孩子的生活阅历的增加,随着技能的提高,慢慢积累起来的。

还有一个好家长,是广东一个少年宫的。这位母亲,每周末让孩子到少年宫美术班上课。从涂鸦学到美术欣赏,从孩子4岁起坚持了10年。但她从来不逼孩子去追求那些只能满足大人虚荣心的所谓成果。到初中时,孩子喜欢上了数学,因为在数学中也可以追求美,还以“数学中的对称美”为题发表了论文。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,他会从艺术的角度去看数学。这是大科学家才能看到的境界,而一个初中生就有这样的想法,这些都是来源于父母不那么急功近利。

  郑:绘画对儿童来说是感官的日记。与文字日记不同的是,感官是非线性的思考,跳跃性的思考。学习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,对于感官知能的成长都有助益,能够帮助艺术成长的教育,教师的素质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很重要的。同时,要启发孩子艺术与创意的心灵,师长必须对于他们的想法具有高度的包容性。

  何:要做一个真正优秀的美术老师或者说艺术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,需要有全面的素质,比一个单科的艺术家还要难。你需要有触类旁通的能力。你需要点评各式各样的儿童的作品,需要儿童心理学、教育学的知识,另外还需要激情和爱。

  郑:是啊,艺术教师要充满生命力,不能消沉、枯萎,教学必须是善始善终的。其次,教学是完整的,要给予孩子完整的概念。当然,还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,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诉求外,老师必须具有权威,这个权威不是个人的权利,而是来自在个人领域学术的透彻,人性的典范,道德的标杆,善美真的化身,孩子会因为崇拜这个老师而喜欢学习,接受这个权威。

  何:是的,老师在多元评价体系中,一方面自己的审美能力要相当高,要知道孩子的画为什么好,要说出你自己的想法。比如一个小孩乱涂,黑乎乎的,你可能感觉他当时心情比较混乱,你可以说他当时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了。然后甚至可以说他很大胆,你勇于表达,你需要肯定他这一点。不是说你肯定他乱画,肯定他什么都好,你最棒。这样我们表示肯定理解孩子的同时,也树立了老师的权威,小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,我们需要用对他们有启发的分析来让他们信服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教孩子学会尊重自己的成果,也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,尊重不同的美,要发现不同的美感。

  郑:不用老一套的简单化的评语去面对孩子是很重要,虽然有时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,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重大的。

  何:我还有个经历,我们在世纪坛搞孩子绘画展览的时候,干了很多天,人非常累。后来保安非常感动,就主动来帮我们。他说:我小时候要是碰到像你们这样的老师,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。我小时候也有很多想法的。

孩子在涂鸦期的绘画其实是想和世界交流,他们在语言和知识不够的情况下,内心是很敏感的,而这种敏感是天马行空的,对什么都好奇。这个时候用绘画来表现是最好的一种形式。所以一般儿童画是生命的需要,而不是画的技术。一教技术,就马上成人化了。所以应该给孩子一种放松的感觉。给他们充分的鼓励而不是盲目的赞扬。直觉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。所以要把对孩子的尊重和了解放在整个儿童画的教学中间。为什么像考级对儿童画特别不适合,因为它是把儿童画量化了,你能说这张画排第几呢,能这样吗?本来考试是无奈的,但现在中国成了全民考试。这是一个大问题。家长和老师都要有远见,不能只看眼前,因为你的孩子要长大,社会也是要进步的这样把孩子艺术一级级地量化,哪有个性?哪有创造力呢?创造力是无法评估的,只能给他空间,让他去充分感受和表达。如果他将来成就为艺术家,艺术家也是各不相同的。

  郑:儿童的精神世界,无论云淡风轻,还是兴高采烈,最好不要有成人太多的干扰和控制。我认为少儿美术教育重在激发学生活力,艺术教育是一种构建生命的过程。

何:艺术教育涵盖了文化、历史、欣赏、批评等,最后才是技能。但现在,大家更多关注技能,这种标准太可怕了。而考级是完全不考虑品行、创造力,基本上抹杀了艺术教育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,把本可以部分抵消应试教育弊端的艺术活动又变成追求功利的砝码。

艺术有教化功能,如果只重视教,而不重视化,这是不行的。中国现在美育中固化的标准让孩子成了考试机器,但其实艺术本可以承担塑造孩子世界观、人生观的功能。因为,艺术和其它学科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它没有标准答案。它讲究各美其美,粗犷是一种美,阴柔也是一种美。你不需要和别人一样,也不用对别人羡慕嫉妒恨。在艺术面前,物质攀比也不会特别严重,人的心永远是平的。

  郑:真正受到艺术熏陶的孩子,长大后会有自我的精神追求,会尊重他人,不容易堕落。而被艺术熏陶的社会,也会更和谐,更有创造力。

艺术家简介:何韵兰,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。现任中国女美术家协会顾问、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名誉会长、中国画学会理事、国际美学协会会员。曾任美编、绘画教授等职及中国美协理事、中国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主任、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。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、国内的重要画展,并多次参与国际考察和讲学

来源于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
http://www.csclhs.com 2017.9

新闻分类
联系我们
  • 长沙层楼画室官网
  • 联系地址: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248号南园大厦(潇湘晨报旁)11楼1107室
  • 电 话:0731-88033319
  • 手 机:18573169868(微信)